摘要:
社交媒体流量玩法曾助力 Ulike 成为新消费市场中的知名品牌,但一旦服务与产品质量无法跟上,流量随即会转化为铺天盖地的质疑,反噬其自身。
凤凰网科技 出品
作者|徐珍
编辑|董雨晴
23 岁的周梓婷自称"猕猴桃女孩",她解释道,这个称号代表自己"体毛重,毛绒绒的,就像猕猴桃";与之相反,"没有汗毛、皮肤光滑的那种是水煮蛋女孩"。
为了做好"毛发管理"、完成从"猕猴桃"到"水煮蛋"的蜕变,她曾购买过美容院的脱毛卡,也曾连夜研究网友的"脱毛功课"、花费数千元入手脱毛仪。而与周梓婷有相似烦恼的人并不少——小红书上,"猕猴桃女孩"的话题拥有超过 2.4 亿多的浏览量,相关笔记数超 56.8 万条。
万千猕猴桃女孩们的毛发焦虑,带来了百亿商机。1688 一家东莞脱毛仪代工厂的负责人则告诉凤凰网科技,仪器类产品的利润率"能够达到 60% 以上,这也是比较保守(的情况)"。
如他所说,颜值经济长盛不衰的背景之下,不少新消费品牌跻身于脱毛仪的消费富矿,用各种方式挖掘着自己的目标用户。
Ulike 正是其中的佼佼者。据 Ulike 官方公布,其产品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 70% 以上。第三方调研机构 QYResearch 的统计口径更为保守,但也提到国内市场家用脱毛仪的核心厂商有飞利浦、Ulike、松下和博朗 Braun 等,前四大厂商占据 56% 左右的市场份额—— Ulike 也是前四名中唯一的国产新消费玩家。
但在承接泼天流量的另一面,Ulike 也被曝出了产品致敏、售后体系不健全的种种争议。国产脱毛仪之王,何以屡次坑惨消费者?
当猕猴桃女孩被"蓝宝石冰点"脱毛仪灼伤
618 大促期间,东北女生代代在直播间购入了一台 Ulike 美容仪,打算解决自己身上汗毛粗重的困扰:"我之前在机构做过腋下脱毛了,但考虑到全身脱毛卡比较贵,才选择了家用脱毛仪。"
但在到手使用后,代代发现自己的脱毛部位出现了红痒、发热的斑块。本以为是自己使用仪器的方式不对,但她在仔细阅读说明书后又尝试了几次,红痒的问题并没有解决。
"门诊判断是热损伤、刺激导致的,但我开的已经是最低一档(共三档),而且我之前在美容院脱过毛,从来都没有(过敏的)问题。"代代讲道。
连云港女生 Sisi 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,在购入 Ulike 脱毛仪后仅试用一次,她就发现小臂皮肤出现了红肿、疼痛的问题,因而选择退货。
Ulike 脱毛产品主打的宣传点是"蓝宝石冰点科技"" 8-10 周无痛永久除毛""根源性除毛"。而"蓝宝石"存在的意义正是降低脱毛过程中的刺激感。根据官方客服解释,Ulike 是全球蓝宝石冰点脱毛开创者,拥有专利技术,30 分钟打光依旧保持表皮温度在 15.6 摄氏度左右。
在 Ulike 官网之中则写道:蓝宝石均指蓝宝石闪光口,主要成分为 Al ₂ O ₃,脱毛时有冰凉感。
代代和 Sisi 告诉凤凰网科技,这也是她们按下付款键的核心原因。因此当遭遇热损伤问题,她们感到尤为难以理解。直到当她们把经历发到社交网络上,才发现自己并非个例。
在各类社交媒体,可以见到有不少用户反馈使用脱毛仪后出现皮肤问题、因而提起退货退款投诉。
美业从业者吴红告诉凤凰网科技,无论厂家宣称的是冰点脱毛、激光脱毛,还是光电脱毛,实际上最终都是通过激光吸走黑色素、使毛囊失去活性而达到脱毛目的,而"冰点""蓝宝石"作为一种表皮降温手段,与脱毛效果并没有直接关系。而由于激光会直接穿透皮肤作用在毛发生长深处,仍有一定概率造成灼伤问题。
代代发现,除了脱毛仪造成皮肤过敏问题本身,许多用户还感受到 Ulike 的售后策略并不完善,因此更加重了对品牌的不满。
"医生都说是热损伤了,他们客服还坚持说是我刮毛手法不对,让我过几天再用。我的评论区里也有一个姐妹说,她向 Ulike 出示了医院就医证明,客服也不同意承担就医费用,只会机械回答话术,让人感觉这个品牌光做营销不做服务。"她讲道。
凤凰网科技发现,在小红书上,对 Ulike 售前售后存在态度落差、营销过度的吐槽也并不少见。这也折射出 Ulike 在渠道和体系建设上的某种不足。
从韩潮到直播,踩中多个风口
回溯 Ulike 的来时路,社交媒体流量玩法曾助力它成为新消费市场中的知名品牌,但一旦服务与产品质量无法跟上,流量随即会转化为铺天盖地的质疑。
公开信息显示,在发展早期,Ulike 曾颇为有意识地为自己贴上了"韩国品牌"的标签。尽管 Ulike 背后的企业杭州由莱科技成立于 2016 年,堪称土生土长的本土企业。
正是在 2016 年,Ulike 推出了首款"光子嫩肤脱毛仪产品",并登上了时尚与奢侈品媒体平台《风尚中国 FengSung》,宣传自己为"一个崇尚健康的个人护理品牌""隶属于韩国 Ulike 电器株式会社"。
图|早期 Ulike 声称自己为韩国品牌,图源 / 风尚中国
直到 2019 年,Ulike 在天猫国际的活动中,仍旧以韩国品牌自居。此后,Ulike 还曾聘请韩国明星全智贤为品牌代言人。
这一时期 Ulike 的发展策略并不难理解,韩国本土美妆、护肤品牌在全球市场中具有认知度,借力"韩潮"有望迅速帮助 Ulike 打开市场,也体现出 Ulike 团队对品牌和营销建设的看重。
此外 Ulike 还采用了明星推广、直播电商、电梯广告、网红投放等推广玩法,恰逢公众卫生事件之下全球迎来"宅经济"热潮,"多管齐下"助力品牌破圈。
比如,Uike 曾与罗云熙、毛不易、景甜、白鹿、赵露思等明星合作;也曾在直播经济甚嚣尘上之时现身于薇娅(2020 年)、刘耕宏(2022 年)等顶流直播间;还在 2021 年时与分众传媒达成长期合作,在住宅小区、商场或写字楼的电梯间里投放了大量广告。
凤凰网科技注意到,2022 年、2023 年,Ulike 曾因为广告内容违规而被多次处罚;亦曾因虚假宣传、质量问题等情况而被消费者投诉。
尽管如此,种种推广手段仍旧助力 Ulike 成长为了国内头部的脱毛仪品牌。不仅如此,时至如今,由莱科技还想要在另一个赛道中复刻 Ulike 的增长故事。
2021 年,由莱科技步入美容仪市场,推出了以美容仪产品为主的品牌" Jmoon 极萌",号称专门针对亚洲女性抗老。
如今,极萌已成功跻身国内前三大家用美容仪品牌。而它的崛起之路与 Ulike 不无相似。
官方信息显示,极萌分别在韩国首尔、深圳建设了研发中心,主营大排灯、胶原炮等产品;曾于 2023 年时官宣明星周冬雨为代言人,并先后合作了陈乔恩、容祖儿等明星 KOL。
同样在 2023 年,极萌曾登上广东夫妇、交个朋友、董先生等知名抖音主播直播间。这些操作,都成了极萌最终完成爆发增长的重要步骤。
公开信息显示,而极萌同样曾爆出过使用产品诱发皮肤过敏、售后冷处理的案例。
蓝海之下,仍需规范
资深电商运营丽颖分享了她的观察:" 2019 年,如果一个网红没有接到电动牙刷广告,就说明他 / 她做得还不够大;但在现在,这句话可以演进为,如果一个美妆博主没有接到脱毛仪和大排灯(LED 红蓝光美容仪)广告,就说明他 / 她做得还不够大。"
据 QYResearch 调研,2023 年全球家用脱毛仪市场规模大约为 43.97 亿美元,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128.6 亿美元,2024-2030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 15.7%。
除了前文提及的 Ulike 等前四大品牌,国内市场中还存有 Amiro 觅光、慕金、beautigo、小猫安妮、康佳、奥克斯等诸多玩家。
另据 Wise Guy Reports 调研,2023 年 LED 光疗仪市场规模为 18.6 亿美元,2032 年预计将增长至 35 亿美元,2025 至 2032 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可达 7.3% 左右。
美容仪市场中除了极萌之外,也有雅萌(YA-MAN)、ReFa、初普(TriPollar)等品牌同台竞技。
与脱毛仪、美容仪的增长态势对比,据不同机构调研口径,护肤品市场 2024 至 2030 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普遍在 5% 左右。
作为颜值经济中的蓝海赛道,在可见的未来之中,脱毛仪与美容仪市场增长之势未减," Ulike 们"对广告的狂热,或许也将持续下去。
不过,针对科技护肤市场的规范也已在快速补位,以极萌所处的美容仪市场为例,据国家相关规定,射频治疗仪、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,自 2026 年 4 月 1 日起,将按照第Ⅲ类医疗器械监管,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,不得生产、进口和销售。
而目前极萌官方旗舰内在售的"大熨斗"正是射频美容仪类产品。换句话说,当下的极萌正处在监管正式生效前的窗口期。目前极萌尚未持证,能否"过关"仍属未知。
此外,消费者群体也日益理性,开始理性看待脱毛仪、美容仪品类,而不再为商家的口号买单。
以脱毛仪为例,不少女性用户开始审视前几年流行于各大社媒平台的"体毛羞耻",意识到体毛作为一种身体自然生长的存在,并不该与"优雅得体"等外貌要求挂钩。
脱毛仪消费者周梓婷就对凤凰网科技讲道:"坦白说我并不觉得体毛重是个严重或者丑陋的问题,但我的工作是一名舞蹈机构老师,目前我还没有心理强大到可以大方地把体毛展露出来。但如果我不从事这个职业,我想我是不会坚持脱毛的。"
"而且,家用的手持脱毛仪用起来也太累了,这一点怎么没人说啊,我胳膊腿打完一遍,脖子都觉得酸。"周梓婷补充道。
而在急速成长为国产脱毛仪之王后,Ulike 若想成为真正的国民品牌,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无视售后体验、枉顾消费者反馈的行为,不仅难以令其树立品牌,更有可能失去在社交媒体上成长起来的 00 后一代,被"网红效益"所反噬。
注:文中周梓婷、代代、Sisi 为化名。
配资门户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